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夜归鹿门山歌》翻译及注释

唐代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注释:昼已昏:天色已黄昏。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喧:吵闹。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译文: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注释:余:我。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译文: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注释: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注释: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孟浩然简介

唐代·孟浩然的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 孟浩然的诗(28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