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润的成语

有关润的成语

有关润的成语共收录24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珠圆玉润像珍珠那样浑圆;像美玉那样润泽。形容皮肤、歌喉;文笔等圆润而富有光彩。润:润滑;光滑。明 汪珂玉《珊瑚网 名画题跋》:“黄鹤仙翁寄余诗画,两学贤友俱有和章,明窗展玩,珠圆玉润,照耀后先。”
浸润之谮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玉润珠圆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唐 张文琮《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葱蔚洇润葱蔚:草木茂盛的样子;洇润:润泽。形容草木繁盛润泽充满生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就是后边一带花园里,树木山石,也都还有葱蔚洇润之气,哪里像个衰败之家?”
冰清玉润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南朝 梁 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长舆《论莱阳民变事》:“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窃恐踵莱阳而起者,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
润笔之资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
润笔之绢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二回:“荷生自旧腊入都,迄今已九阅月,润笔之绢,谀墓之金,到手随尽。”
香润玉温形容美女的肌肤的娇嫩温香。代指美女。明·徐复祚《红梨记·豪宴》:“更香润玉温,更香润玉温,似兰惠绝尘氛,繁英岂堪混。”
润屋润身后用为恭贺新屋落成的题辞。《礼记 大学》:“富润屋,德润身。”
脂膏莫润见“脂膏不润”。《金石萃编·隋赵芬碑》:“清白自守,脂膏莫润。”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金声玉润比喻文章气韵优美。东汉 班固《东都赋》:“玉润而金声。”
于民润国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月晕础润比喻事情将会发生的先兆。梁启超《新民说》第十八节:“今日中国之现象,其月晕础润之几既动矣。若是乎,则智育将为德育之蠹;而名德育而实智育者,益且为德育之障也。”
脂膏不润比喻为人廉洁,不贪财物。汉 刘珍《东观汉记 孔奋》:“直脂膏中,亦不能自润。”
础润而雨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温润而泽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抃风儛润抃:鼓掌;儛:通“舞”,跳舞;润:雨水。指欢舞在和风时雨中。指庆幸沾受恩惠。《宋书 孔頤传》:“直山渊藏引,用不遐弃,故得抃风儛润,凭附弥年。”
云布雨润比喻教化远播。《宋书·夷蛮传·诃罗驼国》:“敷演正法,云布雨润。”
云蒸础润础:柱子底下的石墩。云气升腾,柱石湿润。形容湿气浓重。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伏岑掘,兔丝死。”
抃风舞润抃:鼓掌;润:雨水。如燕在风中飞翔,象商羊在雨中起舞。原指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后比喻意气相合。《宋书·孔觊传》:“觊逊业之举,无闻于乡部;惰游之贬,有编于疲农。直山渊藏引,用不遐弃,故得抃风舞润,凭附弥年。”
玉润冰清像玉一样润泽,像冰一样清纯。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宋·曾巩《荔支》诗之二:“玉润冰清不受尘,仙衣裁剪绛纱新。”
搜肠润吻谓饮茶润泽喉吻,促进文思。极言饮茶的乐趣。唐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