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歌的成语

有关歌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歌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歌功颂德颂扬功绩和德行。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功:功绩。德:德行。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轻歌曼舞轻:轻快;慢:体态柔美。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群音类选 玉如意记 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歌莺舞燕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聋者之歌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慷慨悲歌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歌舞升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元 陆文圭《<词源>跋》:“淳祐、景定间,王邸侯馆,歌舞升平,居生处乐,不知老之将至。”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可歌可泣可:值得;歌:歌颂;赞扬;泣: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并令人感动的流泪。明 海瑞《方孝儒临麻姑仙坛记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引吭高歌引:拉;伸;吭:喉咙;嗓子。放开噪子;大声歌唱。晋 张华注《离经》:“搏则利嘴,呜则引吭。”
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载歌载舞载:又、且。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高歌猛进高声歌唱;奋勇前进。形容斗志高昂;勇往直前。郭沫若《衷心的祝愿》:“一定要牢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努力为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而高歌猛进。”
莺歌燕舞黄莺歌唱;燕子跳舞。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宋 苏轼《报锦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鼓腹讴歌拍着肚皮唱歌。指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鼓腹讴歌笑不彻。”
缓歌慢舞缓:柔软。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清歌妙舞指清亮的歌声,美妙的舞蹈。唐 宋之问《有所思》:“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四面楚歌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牛角之歌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
颂德歌功颂扬恩德,赞美功绩。《太平天国·天条书》:“世间享福尽由天,颂德歌功理固然。”
歌台舞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歌台舞榭,月殿云堂。”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载歌且舞见“载歌载舞”。《乐府诗集·北齐南郊乐歌·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鸾歌凤舞比喻美妙的歌舞。《山海经 大荒南经》:“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
大风之歌指汉高祖的《大风歌》。比喻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唐·宋之问《奉和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
舞榭歌台供歌舞用的台榭。南宋·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莺歌蝶舞同“莺歌燕舞”。唐·鲍君徽《惜花吟》诗:“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闭门酣歌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唐·李延寿《南史·徐绲似》:“绲为梁湘东王,镇西谘议参军,颇为声色,侍妾数十,……,便醉而闭门,尽日酣歌。”
对酒当歌面对着美酒应当高声歌唱。又可指面对着美酒和歌舞。指宴请宾客时赋诗以助酒兴;含有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意思。三国 魏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能歌善舞擅长歌舞。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不论才人、美人、嫔妃、彩女,或有色有才,能歌善舞,稍有一技可见者,许报名到显仁宫自献。”
前歌后舞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尚书大传》第三卷:“师乃慆,前歌后舞。”
楚歌之计《汉书·高帝纪下》:“扞刘邦呴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后因用“楚歌之计”谓攻心之术。《汉书·高帝纪下》:“扞刘邦呴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
舞燕歌莺莺:黄莺。指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形容一派太平景象。明·张凤翼《灌园记·齐王拒谏》:“计日周秦兼并,烽烟罢警,正好酣柳眠花,舞燕歌莺。”
歌舞太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指粉饰太平。《南齐书·陈显达传》:“须享尘一静,西迎大驾,歌舞太平,不亦佳哉!”
轻歌慢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如意记·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燕歌赵舞①古燕赵人善歌舞,后以“燕歌赵舞”泛指美妙的歌舞。②用以形容文辞美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涂歌巷舞同“涂歌里抃”。明·袁宗道《顾使君考绩序》:“一温然长者,兀坐而泣之,可立使民涂歌巷舞。”
舞衫歌扇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宋 苏轼《朝云》:“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
弹剑作歌比喻怀才不遇。唐·李白《行路难·其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长歌当哭长歌:放声歌咏;引申为写诗文;当:当作。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的感情。也作“长歌代哭”。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轻歌妙舞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5回:“轻歌妙舞常堪爱,锦砌花团色色怡。”
击筑悲歌击:敲击;筑:古乐器名。敲击着筑,唱着悲壮的歌。形容慷慨悲歌。《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楚歌四合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唐·李白《拟恨赋》:“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
选色征歌挑选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荡的生活方式。亦作“选歌试舞”、“选舞征歌”。清余怀《板桥杂记 雅游》:“结驷连骑,选色征歌。”
诗词歌赋文章的四种形式。指作文。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诗词歌赋,般般皆晓。”
珠歌翠舞指声色美妙的歌舞。宋·周邦彦《尉迟杯·离恨》词:“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
笔歌墨舞指文笔奇妙精采。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正气之歌形容无私无畏、刚正不屈的精神。宋·文天样《正气歌》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诃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悲歌慷慨指激昂高歌,以抒发感慨。形容壮烈的气概宋 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伯歌季舞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汉 焦赣《易林 否之损》:“秋风牵手,相提笑语。伯歌季舞,燕乐以喜。”
歌声绕梁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缓歌缦舞缓:柔软;缦:通“慢”。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宋·李纲《荔枝词》集句:“沉香亭北倚栏杆,缓歌缦舞凝丝竹。”
放歌纵酒放歌:高声歌唱;纵酒:任意饮酒,不加节制。尽情歌唱,放量地饮酒。形容开怀畅饮尽兴欢乐。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歌楼舞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歌台舞榭,月殿云堂。”
可泣可歌见“可歌可泣”。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70首:“见案上有见赐于书,哭似村诸绝,情文双至,可泣可歌。”
铁板歌喉形容豪迈的演唱。清·郑燮《道情》曲之七:“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悲歌击筑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史记 刺客列传》载: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
舞榭歌楼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同“舞榭歌台”。宋 沈唐《望海潮》词:“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余舞榭歌楼。”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楼?”
歌于斯,哭于斯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
笙歌鼎沸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宋·吴自牧《梦粱录·清明节》:“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
长歌代哭长歌:放声歌咏,借指写诗文。用放声歌咏来代替痛哭泣,借以抒发胸中的悲愤。清·秋瑾《挽故人陈阙生》序:“手挽一章,亦长歌代哭之意。”
弦歌不绝弦歌:弦乐;绝:断绝。弹琴唱歌的声音不断。比喻教学活动持续。老舍《赵子曰》:“在举国闹学潮的期间,只有神易大学的师生依然弦歌不绝的修业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