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ùshū

著书


拼音zhù shū
注音ㄓㄨˋ ㄕㄨ

繁体著書
词性动词

著书

词语解释

著书[ zhù shū ]

⒈  撰写著作。

引证解释

⒈  撰写著作。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令 尹喜 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 老子 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贄 居 忠州 十餘年……避谤不著书,习医方。”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 庄尚志 ﹞此时已将及四十岁,名满一时。他却闭户著书,不肯妄交一人。”
冰心 《空巢》:“你退休了,正可以得闲著书了。”

国语辞典

著书[ zhù shū ]

⒈  写书。

《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汉书·卷八八·儒林传·胡母生传》:「与董仲舒同业,仲舒著书称其德。」

分字解释


※ "著书"的意思解释、著书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些人面向新旧两个世界的读者,大量著书立说,使新英格兰呈现一派严谨的学术氛围。

2.一些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为破解这一难题建言献策。

3.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4.我读书时主修心理学及历史,因此我强烈地感到这现象有多可悲。专家们如何的认同,在清谈节目里侃侃而谈,或著书立说以求哗众取宠,他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论述是极其不真确。

5.或有多财善贾,奇才异能,创办制造、机器、矿务、轮船、电报等局,或博闻强记,著书立说,均有益于国计民生者,当奏请朝廷给予匾额,以示鼓励。

6.民族的安危,发愤研究古史,坚持著书立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7.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8.张教授虽已年近古稀,但仍潜心钻研,著书立说。

9.而谢魁从此之后,发愤努力,刻苦钻研经史,著书立说,成为当朝大儒,名扬四海。

10.”五千年中华文明得以绵绵不绝、继继绳绳、长存于天地之间,离不开祖先孜孜不倦的著书与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