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名字


拼音míng zì
注音ㄇ一ㄥˊ ㄗˋ
词性名词

名字

词语解释

名字[ míng zi ]

⒈  人的称号。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

name;

⒉  事物的名称。

一所学校的名字。

引证解释

⒈  人的名与字。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
孔颖达 疏:“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齐名字於天地兮,并光明於列星。”
王逸 注:“谓名 平 字 原 也。”
《北史·陆俟传》:“初, 爽 之为洗马,常奏 文帝 云:皇太子诸子未有嘉名,请依《春秋》之义,更立名字。”
《说文解字·又部》“叚” 清 段玉裁 注:“古多借瑕为叚。 晋 士文伯,名 匈,字 伯瑕 ; 楚 阳匈,郑 駟 乞,皆字 子瑕。古名字相应,则瑕即叚也。”

⒉  指姓名。

唐 窦梁宾 《喜卢郎及第》诗:“手把红笺书一纸,上头名字有郎君。”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拚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

⒊  名称;名号。

《东观汉记·马援传》:“天下反覆自盗名字者,不可胜数。”
《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有金银校具,锦绣诸帽数十种,各有名字。”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唐 自 天寳 之后,大乱相乘,盗窃名字、跨据藩镇者接踵。”
丁玲 《母亲》:“因为是条很小的溪流,又不顺着大道,就没有什么人留心它,名字更是没有一定的。”

⒋  命名;称其名。

《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夫人﹞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⒌  犹名誉;名声。

《汉书·陈遵传》:“竦 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 遵 放纵不拘…… 哀帝 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
五代 齐己 《答陈秀才》诗:“他年立名字,笑我老双林。”
宋 苏轼 《省试宗室策问》:“罢朝请而走郡县,释膏粱而治簿书者,固不为少,然名字暴著,可以追配古人者,盖未之见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时 粤中 有 北田 五子,亦称五先生……皆以声应气求,相从讲学,有名字於世。”

⒍  即名词。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名字》:“名字所以名一切事物者,省曰‘名’。”

国语辞典

名字[ míng zi ]

⒈  姓与名。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后来这几位宗师,不知怎的,看见门生这个名字,就要取做一等第一,补了廪。」

名字[ míng zì ]

⒈  名与字号。古代男子一出生就命名,二十岁成人,行冠礼又加字,合称「名字」。后来在字之外,又有号,自称用「名」,别人为表示礼敬,以字或号相称。

⒉  事物的名称。

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

⒊  名誉、声望。

《文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伯通以名字典郡,有佐命之功。」

英语name (of a person or thing)​, CL:個|个[ge4]

德语Name

法语nom

分字解释


※ "名字"的意思解释、名字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天空下雨了,可以打伞;心下雨了,该怎么办呢我跋山涉水来寻你却不想在你的屋门前看到一座长满杂草的墓碑坚硬的石碑上可以清晰地看见刻着我的名字原来我在你心里已经死了这么久这么久。

2.在中学三个年级组教师中,一提起乔希的名字就让人暴跳如雷,气不打一处来.

3.让企业改头换面可以十分简单,只需换个新名字、新标识、或是重新粉刷一下总部大楼。

4.我的名字躺在我身边,像我重逢的朋友,我从没有像今夜这样珍惜自己。

5.童年是一个充满梦幻而又色彩斑斓的名字,童年的生活更是变幻莫测、五光十色、灿烂多姿。

6.耳闻的像终结,眼见的都毁灭,温柔的最决绝,坠落的曾摇曳,恍然间已诀别,正褪色的长夜,破晓之前,洗去所有罪孽,有人喊你的名字,直到声嘶力竭,若魂魄能知觉,黄泉下不忘却。

7.中国人习惯把名字放在后面,把姓氏放在前面,以表示对祖先的尊重,而美国人正好和我们相反,他们习惯把名字放在姓的前面,以表示对自己的尊重。

8.狗仔和明星之间有什么关系,能有什么关系?狗仔,既然都叫这名字了,他们就是狗,不是人。谁会愿意接受他们采访?反正我是不愿意的。

9.如名字暗示,“永远地捺印”将会永远地保存他们的最好邮寄价值,即使当邮资率上升。

10.一位悲痛欲绝的女性亲属在岸边用颤抖的声音哭喊着亲人的名字,闻者无不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