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李鸿章李鸿章的意思
hóngzhāng

李鸿章


拼音lǐ hóng zhāng
注音ㄌ一ˇ ㄏㄨㄥˊ ㄓㄤ

李鸿章

词语解释

⒈  清末洋务派和淮军首领。安徽合肥人。投靠曾国藩,编练淮军。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先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1870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清廷军事、经济、外交大权。19世纪60年代起,提倡“自强求富”,先后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并建立北洋海军。在对外交涉中,一贯妥协,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有《李文忠公全集》。

分字解释


※ "李鸿章"的意思解释、李鸿章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若李鸿章再如前在上海之迁延观望,坐失事机,自问当得何罪?此次务当竭诚筹办。

2.李鸿章打马如飞,只用半天时间便赶到家中,来不及洗漱便去拜见父母。

3.当此筹办海防之际,不能因前议无成,遽尔中止,著照李鸿章所议,查照新式,在英厂定造铁甲二只。

4.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

5.此役可能李鸿章爱惜羽毛,十九日报奏清廷,刘铭传之败是鲍超的湘军会剿误期所致,导致鲍超及曾国荃对李及刘将湘军之功反而变成有过,非常不满。

6.以军事工业为首的清末国有企业改革独自走过了十年的曲折道路,在人才、技术、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博弈不断,甚至成了政治家们争夺权力的筹码。保守派同改革派的冲突日益激烈,国退民进成了改革派的唯一选择,百年轮船招商局最终以“官督商办”的体制转变而横空出世,成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改革派争夺改革话语权的重要筹码。李德林

7.1879年,面谒李鸿章,留北洋水师差遣。

8.还有人热衷于美化、拔高像慈禧、琦善、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人物,而对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等则加以非难、贬低。

9.“罪在朕躬,悔何可及”,几乎是央求李鸿章“即日进京,会商各使,迅速开议”,甚至低三下四宣示李鸿章此行“不特安危系之,抑且存亡系之,旋乾转坤,匪异人任。

10.议和之后,凤驾回銮,慈禧与大学士李鸿章谈及此番变故中的功臣,便特意提到了王炽,打算给他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