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ūn

昆曲


拼音kūn qǔ
注音ㄎㄨㄣ ㄑㄨˇ

繁体崑曲
词性名词

昆曲

词语解释

昆曲[ kūn qǔ ]

⒈  流行于中国江苏南部(南昆)及北京、河北(北昆)等地的剧种,用昆腔演唱。

Kunqu opera;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崑山曲”。即昆腔。参见“崑腔”。

清 赵翼 《风气》诗:“崑曲更絃索,京靴走里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贡士》:“忽见心头有小人出,长仅半尺;道冠儒服,作俳优状。唱崑山曲,音调清彻。”
《乘龙佳话序》:“自有京调梆子腔,而崑曲不兴,大雅沦亡,正声寥寂。”

⒉  指昆剧。详该条。

⒊  指昆腔。参见“昆腔”。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张季鸾 似乎也很得意,他还大声地哼出了他最得意的昆曲。”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吹笛子的 杨先生 来了,问小姐今晚上还练习不练习昆曲。”

国语辞典

昆曲[ kūn qǔ ]

⒈  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剧种。参见「昆腔」条。

分字解释


※ "昆曲"的意思解释、昆曲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白先勇慷慨解囊,奔走呼号,甘当“昆曲义工”,以至群贤毕集,正是这种“民族使命感”的昭示。

2.作为中国传统剧种,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作为“昆剧之母”的《牡丹亭》,却由于种种原因濒临雕谢。

3.除了这些“原味山歌”外,在吴地民歌谣基础上衍生出的五彩缤纷吴语戏曲如昆曲、苏剧、评弹、锡剧、沪剧等也在演员的精彩表演下一一亮相。

4., 作为昆曲发源地的专业院团,苏州昆剧院创排的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记》、《西厢记》影响甚大,在国内外演出备受欢迎,获得过多种奖励和资助。

5., 曲笛为昆曲伴奏的时候,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优势。

6.沪上的昆剧名票、“昆腔京韵俱乐部”创办人赵云健在“三八节”前夕,和上海图书馆周末讲堂合作,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昆曲丽人行”的主题活动。

7.讲座现场,张卫东将从起源、变迁、特点等多方面向大家介绍历史悠久的“厚德”精神,并现场演绎中国传统昆曲名段。

8.当二人在台上深情对话时,既是皮黄昆曲合唱,也是弦索与管笛合鸣,同时也是人性曲直的辩证与交锋。

9.成功塑造了《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玉簪记》中的陈妙常、《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等角色的优秀青年五旦演员沈丰英,此次拜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为师。

10.她在那个地方住了五年,连昆曲这本事也是在那儿学的,依稀还记得那莺飞燕舞,花开成海的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