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òuchóu

寇雠


拼音kòu chóu
注音ㄎㄡˋ ㄔㄡˊ

繁体寇讎

寇雠

词语解释

寇雠[ kòu chóu ]

⒈  亦作“寇仇2”。亦作“寇仇”。亦作:寇仇2寇仇。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寇仇2”。亦作“寇仇”。仇敌;敌人。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
《后汉书·仲长统传》:“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尽是我饮血之寇讎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克城邑,絶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
唐 曹唐 《和周侍御买剑》:“将军溢价买吴鉤,要与中原静寇讐。”
宋 苏轼 《孙武论》下:“夫天下之患,不在於寇讎,亦不在於敌国,患在於将帅之不力。”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讐,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郭沫若 《战声集·诗歌国防》:“三十年来他已逐渐觉醒在驱逐他的寇仇。”

国语辞典

寇雠[ kòu chóu ]

⒈  仇敌、敌人。也作「寇仇」。

《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分字解释


※ "寇雠"的意思解释、寇雠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相反,中国本来就满怀功利之心追随其后,阿谀奉承,“一边倒”,言犹在耳;一朝反目,立成寇雠,不共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