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ng

冀望


拼音jì wàng
注音ㄐ一ˋ ㄨㄤˋ

冀望

词语解释

冀望[ jì wàng ]

⒈  期望;希望。希图;企图。

引证解释

⒈  期望;希望。

汉 王充 《论衡·命义》:“遭命者,行善得恶,非所冀望。”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智慧浅劣,无復冀望。”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先生尝题壁曰:‘人生最繫恋者过去,最冀望者未来,最悠忽者见在。’”

⒉  希图;企图。

《旧唐书·李藩传》:“杜兼 为 濠州 刺史,带使职, 建封 病革, 兼 疾驱到府,阴有冀望。”
《元典章·户部八·盐课》:“连官营钞之徒,惟欲盐贵,别有冀望。”

国语辞典

冀望[ jì wàng ]

⒈  希望、期望。

汉·王充《论衡·命义》:「遭命者,行善而得恶,非所冀望。」
《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敬瑭在镇尝称疾,每谓病体羸瘠,不堪为帅,冀望朝廷不生猜忌的意想。」

分字解释


※ "冀望"的意思解释、冀望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有些人等之不及,便只能离开;有些东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弃;有些过去关于幸福或伤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关于现在或将来,只能遗忘;有些事无能为力,便只能自我消蚀;有些思念无处可付,说之便不如不说。

2.也没冀望过自己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摄影艺术家.

3.我认为快乐不是带着冀望去取得的,带着盼望是找不到快活的。

4.清朝另一位一品重臣则干脆把“多磕头,少说话”的处世经传诸子孙,冀望他们在官场上如鱼得水永保富贵。

5.人最系恋者,过去;最冀望者,未来;最悠忽者,现在。夫过去已成逝水,勿庸系也;未来,茫如捕风,无可冀也。独此现在之境,或穷或通,时行时止,自有当然之道,应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