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kǒu

上口


拼音shàng kǒu
注音ㄕㄤˋ ㄎㄡˇ
词性形容词

上口

词语解释

上口[ shàng kǒu ]

⒈  诗文、台词等写得很流畅,读起来顺口。

be able to read aloud fluently;

⒉  诵读诗文等纯熟时,能顺口而出。如:琅琅上口。

be suitable for reading aloud;

引证解释

⒈  通道的上部,即入口处。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经维络,别下於三焦” 唐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心,下鬲在胃上口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水》:“沙水 又东,与 康沟水 合,水首受 洧水 於 长社县 东……后人遏其上口,今水盛则北注,水耗则輟流。”

⒉  指诵读诗文纯熟,能顺口而出。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追諡 羽 曰 壮繆侯”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羽 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朱子全书·学六·读书法》:“常时暗诵默思,反復研究,未上口时须教上口,未通透时须教通透。”
章炳麟 《赠大将军邹君墓表》:“君少慧,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

⒊  指诗文写得流利,读起来顺口。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今所传有 黄帝 《道言》,《金人铭》, 颛顼 《丹书》, 帝喾 《政语》,虽并出 秦 汉 人书,不足凭信,而大抵协其音,偶其词,使读者易于上口。”
巴金 《团圆》:“稿纸上字迹清楚,文字也不错,我一口气念了两遍,字字上口。”

⒋  吃在嘴里。

茅盾 《秋收》一:“讲到芋头, 小宝 也还有几分欢喜,加点儿盐烧熟了,上口也还香腻。”

⒌  指可口。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密林一日》:“我吃得最上口的是主人为大家喝小米粥而准备的苦菜。”

国语辞典

上口[ shàng kǒu ]

⒈  诵读文章时熟练而流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几句读了一天不得上口,急得要哭出来了。」

英语to be able to read aloud fluently, to be suitable (easy enough)​ for reading aloud

法语être capable de lire à haute voix couramment, être approprié pour la lecture à voix haute

分字解释


※ "上口"的意思解释、上口是什么意思由语文宝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首诗歌,情文并茂,不但含意深刻,而且朗朗上口。

2.写排比句有许多好处。它能够使人强烈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一种音乐感和节奏感。这样的句子用在文章里,语言很美,很生动,很形象。使人读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路透报道,背井离乡,生活无聊,再加上口袋里有些多余的钱,他们在嫖妓的时候几乎不用安全套。

4.萃清小学相关负责人说,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5.真好!奶奶家养了一只小灰兔。春节回老家,我就去看它起初,兔子还有一些惊慌,不过慢慢地,它与我熟了,温顺地趴在我的身边。我给它取了个名字:乔。不仅朗朗上口,还与“瞧”谐音呢。

6.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7.当藕在舞台上口才犀利,舞技震撼时;当藕在媒体前,不卑不亢,王者风范时;当藕在观众面前幽默可爱,自信亲和时;你又有什么资格嘲笑藕比你更强?

8.这段子乃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滕王阁序》,许多人都能琅琅上口,自也不需多表出处。

9.雪花飘飘,寒风阵阵,我细细地聆听着寒风谱写成的有声有色的乐谱,为雪花的舞步增添一些光彩。寒风真像一位默默为雪花服务的人。过了一会儿,又为雪花写了一篇朗朗上口的诗歌,一会儿又为她热烈地鼓起了清脆的掌声。

10.在整个闹剧中,贱民没有丝毫的自主权,每一个规定动作都严格按照皇上的圣旨执行,贱民们人人都必须熟练朗诵圣上口喻,做到家喻户晓,滚瓜烂熟,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