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躅大年的成语故事


高躅大年

拼音gāo zhú dà nián

基本解释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暂未找到成语高躅大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高躅大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学无止境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定时炸弹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就会留下祸根,成为定时炸弹。”
满满当当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原来银包不大,止那七两多银子已是包得满满当当的了,那里又包得这十两银子去?”
亭亭玉立 《北齐书 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落叶归根 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举世混浊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普天同庆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逸游自恣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穷乡僻壤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乌合之众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