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与鸡的成语故事


鸿鹄与鸡

拼音hóng hú yǔ jī

基本解释形容认真考察身边的有用之材。

出处《新序·杂事第五》:“君尤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鸿鹄与鸡的典故

田饶侍奉鲁哀公多年没有受到重用就对鲁哀公说要像鸿鹄那样远走高飞。鲁哀公不解。田饶婉转说:鸡虽然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被你宰杀是因为离你近,而鸿鹄没有这五德,吞食您的五谷反而被您认为高贵,所以我要学鸿鹄高飞。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鸿鹄与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食不充口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犀牛望月 《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兵无常势 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坏法乱纪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光前启后 明·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异途同归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文山会海 《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切树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