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拾语文?

2,739次阅读
没有评论

文|张晓韦
12月21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社在沪公布2016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载(zǎi,应为zài)人飞行、一揽(篮)子货币、脱离欧洲(欧盟)、举足无措(手足无措)、凭藉(凭借)、做为(作为)、绅仕(绅士)、粘豆包(黏豆包)”等纷纷上榜,这些用字错误部分源自国际国内经济、科技大事,部分出自娱乐报道、广告宣传以及常见食品。

为什么要重拾语文?
从上述报道中,记者看到了满屏的忧虑。笔者之忧有二:一在语文差错的覆盖面之广。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报道到娱乐明星报道,从广告宣传到日常生活食品,错别字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俯首皆是”的常态;二在公众对于十大语文差错的关注度低。该杂志在推出“2016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同时,也公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然而,相较于前者,后者似乎吸引了人们更多的目光。因此,我们必须要强调重拾语文,这既是以上两种“轻语文”趋势的应对之策,又赖于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重塑语文生态。余光中先生曾将中文生命的常态描述为“措词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还要再加上一句“咬文嚼字”。过去“咬文嚼字”是一个贬义词,是指过分地斟酌字词,而忽视精神实质,现我们用它来强调文字运用的正确、准确、精确,简单来讲就是不写错别字。《咬文嚼字》杂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的目的在于“开设‘语文大课堂’,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减少语文差错;其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醒社会对母语的敬畏之心,激发民众准确、规范地使用母语。”
随着语文学科空间被挤压和人们对学习语文的忽视,错别字已经成为一些人的表达常态,并认为书写是个人的小事,多一笔少一笔,或者以彼字代此字都不关痛痒,别人能理解它的意思就行了,殊不知,正是这种对文字缺乏敬畏之心的作法破坏了语文生态,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形象。近日,某国准总统在个人社交网站上拼写错误引来世界网民的“围观”,正是忽视文字书写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重拾对语文的敬畏,端正认识,高度重视,完整、准确地掌握中文的音、形、义,尽量少写甚至不写错别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语文生态遭到“污染”而淤塞,才能使文字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现代化建设。
其二,教育意义重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可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读书”“能作文”,他认为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诚然,语文教育是表达一切学科的基础。而现在很多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甚至写不出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报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在世界上第一,但是他们语文水平并不是“第一”。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由孔子学院每年举办的《汉语桥》中文比赛,其冠军之位屡屡被外国人摘得,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正是体现了中国文化在外国人中的巨大影响,但是在说出这句话的同时,我们难道没有一点点的失落感吗?
年2月,我国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强调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其目的在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这意味着要有更多更优秀的中国大学要加快融入世界,走向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语文教育更不应该缺位。因为没有一个世界一流大学会忽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教育,没有一个世界一流学科不以自己的母语为表达。在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常常思考,什么样的大学才会让国际社会竖起大拇指?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真正的国际人才?那不是光有高楼林立的大学,也不是连讲母语都困难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育,把语文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全过程,不仅要在中小学生中讲,还要在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中讲,让热爱语文蔚然成风。
其三,重拾文化自信。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强调语文自信就是强调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更好的与世界接轨,我国全民学英语的趋势愈加明显,以前早读朗朗的背书声都变成了背ABC,语文教育大大缩水,本是一国母语,却逐渐被边缘化,结果很多人英文没有学好,中文却学坏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逐渐失去了对语文的自信,英语在高考、考研、晋升、甚至评定职称等之中扮演着“拦路虎”的角色,专业学的再好,英语不过关,只能黯然。很多人就此认为学好英语预示着一个更加美好的前程。
最近,一篇题目为《中国社科报炮轰教育部:凭啥中国大学里英语是必修课,语文只是选修?》的文章引起热议,其实质表达了社会大众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失望。语言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语文镶嵌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属性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因此,在国际化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语文教育不仅不应该被边缘化,恰恰应该更加重视和珍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最稳定的内部基因、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提升综合国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重拾语文自信,以学习语文为荣,这是每个人表达文化自信最直接的方式。
西汉学者许慎,倾尽毕生精力来著《说文解字》,为文字学作出不朽的贡献;今有《咬文嚼字》以语文差错来点醒将语文“束之高阁”的语文教育和公众,这很值反思,难道语文不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用一生来学习的课程、用一生来守护的文字疆土吗?

正文完